现代名人
当前位置:首页 > 逯氏名人 > 现代名人 > 正文
逯秀珍:安泽文物旅游活地图传承县域文化历史
发布者:admin  来源:  发布时间:2016/6/24

逯秀珍,女,1963年2月出生,中共党员、安泽县博物馆馆长。2015年12月被临汾市委、临汾市人民政府确定为临汾市第二届“市委联系的高级专家”。她凭着对工作的一腔热情,立足岗位、奋发进取、兢兢业业、踏实工作,几十年如一日,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。

同事眼中的“好导师”

逯秀珍同志朴实的外表、平易近人的态度、勤俭节约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作风都影响着单位的每一个人,她是同事们工作中的好老师,也是生活中的好榜样。

她是“吝啬”的,吃穿住行能省就省,一身衣服能穿好几年,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载她上了几十年的班。她分管着办公室的工作,要求工作人员勤俭节约,每一张纸,每一度电,每一个办公耗材都要能省就省,能用就用。“身教胜于言传”,在她的影响、带动与要求下,单位上下都形成了节俭、上进、团结、务实的好风气。

 逯秀珍同志又是十分“慷慨”的。她从事文化文物工作三十余年来,积累了大量的文化文物知识,每一个文字都凝聚着自己心血,但是对此她从不吝啬。文物文化工作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,不论哪位同事有问题,她都不吝指教,耐心讲解;不论哪个兄弟单位需要她帮忙,她都会全力以赴。史志办承办的“安泽史情馆”需要撰写“古色安泽”和“红色安泽”的展板词,她便潜心收集整理安泽革命史料,没日没夜地进行写作,写出了近12万余字的安泽革命史。

史情馆开馆了,但是讲解员怎样能把安泽史情讲好讲活,怎样才能把古色安泽与红色安泽宣传出去一直牵动着她的心。她深知,讲好安泽史情馆,仅凭展板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。如“红色安泽”第二单元第二部分“太岳领导机关在安泽”的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展板,上面的内容只写了旧址简介和一个会谈两个会议的名称,仅凭这点知识,讲解员根本讲不全面这一段历史。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便亲自撰写了详细、生动的讲解词。

这些知识不是哪个书本上或是哪个网站上能查到的,这是几十年用时间和经历积累的!每周二、周五是单位集体学习的时间,她利用这个时间将自己掌握的史料一一讲给小同事们,如“陈赓司令员在安泽”,1943年、1944年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的秦必村劳模苏士贵等知识,随后再让讲解员们讲给她听,正是这生动全面的讲解词和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讲解,全面提高了讲解员们的讲解水平,为更好地宣传安泽的文化奠定了人才基础。 

 物质文化的“传承者”

 安泽县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为了搞好历史文化的传承,更好地把安泽的“古色”和“红色”文化宣传出去,让更多的人了解安泽、热爱安泽,逯秀珍同志潜心收集资料,几年来先后参与编写的《临汾文物》安泽部分和《三晋石刻·安泽卷》,亲自编写的《安泽文物》均已出版。撰写的《古文物三字经》,记录了安泽县自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至清朝的历史,让安泽历史传万代、益后人,并在2015《平阳文艺》上发表。为让国人铭记历史、珍爱和平,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,她撰写了《战略基地的确立  安泽人民的骄傲》、《民众抗敌斗争例举》,并在《荀乡情韵》上发表。

 她利用工作之余不断挖掘、搜集、整理安泽的文化史料,现正在撰写安泽革命史的部分章节,为安泽的旅游文化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百姓心中的“万事通” 

 逯秀珍同志常说,只有让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,服务于人民才是工作的意义所在。她利用工作之余和下乡之便为群众上门讲解文物知识。安泽一中的陈辉老师拿着收藏的古玩、北门的杨氏夫妇拿着收藏的铁剑,还有许多根本就不认识的人慕名前来找她咨询文物收藏知识时,她都会耐心地为他们一一解答。下乡时间和工作之余便多次到农村宣传文物知识,给村民讲解保护文物的重要性,提醒老百姓不要上文物骗子的当,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。

革命老区的“红娘子”

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安泽是革命老区,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、朱德、邓小平、陈赓、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在此战斗和生活过,他们在此运筹帷幄,留下了许多光辉的足迹和感人的故事。在此期间,安泽儿女英勇杀敌,可歌可泣,血溅沁河。目前安泽有红色遗存22处,为了搞好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,她多次深入到326省道杜村乡境内,对红色资源进行走访、调查、整理,并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,经过专家认证,对我县的红色资源提出了“一线带面”的红色旅游发展规划。“一线”即:326省道线的9处红色旧址;“带面”即以“一线”来带动周边的石槽会议旧址、南孔滩的朱德路居旧址等等,目前,该线上的太岳行署旧址已对外开放,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现正在进行维修。

 文物旅游的“活地图”

安泽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73处,其中古建筑63处,逯秀珍同志对每一处古建筑的残损情况都了如指掌,哪一处的梁架断裂,哪一处的斗拱雀替损坏,哪一处文化价值丰富,哪一处急需抢修都牵动着她的心。为使我县的金代麻衣寺砖塔和唐代郎寨塔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,1995年,逯秀珍带了几个解渴的苹果,踏上了去省文物局的路途。这是她第一次走进省文物局,也就是这次,她给省局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:“安泽的那个女馆长,5个苹果争取到了五万元文物保护资金,麻衣寺塔还给上了省保”。在她的积极努力下,填补了安泽县省保文物的空白。

2013年5月,麻衣寺塔、郎寨塔又被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,填补了我县国保文物的空白。1998年9月22日,为确保桃曲汉墓安全,她和其他同志在该村的北山上用几块木板和棚布安营扎寨,白天她谨慎发掘,晚上和大家一起巡夜值班,冻感冒了都没有休息一天。风餐露宿数十天,确保该墓顺利发掘,填补了我县文物发掘史上的空白。

逯秀珍同志为了摸清安泽文物的底子,和同志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。为了征集一张抗日战争时期县政府在罗云的照片,她骑了一辆旧自行车,在寒风中往返百余里。就这样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,她走遍了安泽的山山水水、村村落落,用尽心血挖掘收集保护文物,使安泽县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由她到馆时的125件增加到现在的1245件(套);收集了近百张珍贵的老照片,每张照片都记录着一段历史。

2010年冬至,第三次文物普查在安泽拉开序幕。年近半百的逯秀珍,冒着刺骨的寒风和大家开始了安泽的“三普”工作,普查中她不畏艰辛,摔倒了,爬起来再走,荆棘划破了她的衣衫,她没有怨言。第二年夏天,她又冒着酷暑,为寻找一块碑翻山越岭,攀上了安泽最高的山峰安泰山;为挖掘安泽历史渊源,她和同志们步行百余里,在沁河沿线的白村、和平发现了内涵丰富的新石器文化遗存。

那时的她,虽然脸上、手臂上被齐颈高的玉米叶划破了,但她却坦然地笑了,笑的是那样甜……6个月的辛劳,她走遍了安泽104个行政村,531个自然村,新增文物143处。哪块碑在哪,哪块地上有遗址,哪座古庙有损坏,她都了如指掌,她成了安泽物质文化遗产的“活地图”。

2013年,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拉开了序幕,她又一次以满腔的激情投入到了普查工作中。她艰苦奋斗、吃苦耐劳、不怕困难的作风给普查队员带了一个好头。在她的辛勤带领下,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并处处争先,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表扬。

逯秀珍同志正是凭着兢兢业业、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任劳任怨、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,赢得了社会的认可、群众的好评,推动了全县文物工作的健康发展。在她的辛勤努力下,安泽县文物旅游局先后被省市文物局授予“文物库房安全达标单位”和“文物安全先进单位”。她本人先后被省市文物部门授予“好馆长”,“先进文物工作者”等称号,被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“第三次文物普查积极贡献奖”荣誉称号,先后被评为首届、第二届安泽县“感动安泽”入围人物,被临汾市委、临汾市人民政府命名临汾市第二届“市委联系的高级专家”。


分享到:
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