逯姓新闻
当前位置:首页 > 逯氏新闻 > 逯姓新闻 > 正文
逯治山:打造循环经济“新样本”
发布者:admin  来源:  发布时间:2017/10/11

年出栏肉生猪一万多头的养殖场,不仅降低污染,还能提高土地肥力,带动农民增收,可能吗?额敏县玉什哈拉苏镇三泉养殖场场长逯治山通过建立“猪—沼—肥”的循环经济产业链,真真切切地做到了这一点。

逯治山是玉什喀拉苏镇喀拉苏二村村民,刚开始种地,后来开过小油坊、挂面厂和面粉加工厂,1995年转行养猪,不料这一养,却养出了名堂,先后被被新疆畜牧厅认定为优良种畜繁育基地,属塔城地区唯一繁育基地,自治区级种猪场,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。受西北五省养猪协会邀请,顺利成为西北养猪协会常务理事单位。

用他的话说:“循环经济产业链,是养殖场的特色。”

养猪谋致富

“刚开始养了100头,一年产生的猪粪也没多少,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,2005年注册资金1200万元,建成占地500亩的三泉养殖场,并将场区进行80%以上绿化,让猪在生态中成长,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”朴实的逯治山说起当初的养殖经历感触颇多。

初战告捷。2009年又成立了额敏县成福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,让毕业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的儿子逯保伟担任理事长,进行生猪优选优育、饲料全价膨化、降低养殖成本,带动300多户社员每户养猪从五六头到五六十头不等,家家有了一定的收入。

村民张曹贵当年加入合作社,养殖的100头商品猪就收入3万多元。

美之不足的是,养猪一年产生的5000多吨猪粪由于堆在露天没有封闭,加之养猪产生的污水,空气中到处飘散着刺鼻的味道,如何处理猪粪和污水成了一个棘手难题。

猪粪产沼气

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。后来,子承父业的逯保伟在电视中看到猪粪可产沼气的新闻后,经过一段时间探索,筹资331万元、加上中央投资200万元、县级配套23万元,在场内建成一个年处理猪场粪便0.61万吨、污水10万余吨的大型沼气池,将场里猪粪和污水直接排入沼气池,粪便污水处理的难题就此迎刃而解。

逯保伟谈到,合作社还每年出动7辆车,将全镇村(队)农户的牲畜粪便拉回场里,一同无害化处理,将其发酵,生产沼气,不仅解决了养猪粪便的污染问题,而且年产的36.5万立方米沼气,免费供300户村民使用,经过处理的污水变清后,又解决了场区林木灌溉问题。

喀拉苏二村村民王格梅免费用上沼气后表示,使用沼气烧饭做菜,清洁无毒无异味,一年节约资金1200余元,真让人高兴!

喀拉尕什村哈萨克族村民托留肯·努尔昆拜更加高兴,他说:“三泉养殖场将村里的牲畜粪便清运后,村里变得干净了!还被国家评为‘环境整治示范村’。” 

沼渣变肥料

猪粪放对地方就是宝。尽管逯保伟通过建造沼气池的方式处理猪粪,但在猪粪转化为沼气的过程中沼气池仍会排出大量的沼渣废弃物,依然会二次污染场区。

基于此,逯保伟又开始科学尝试,他发现,猪粪发酵后的沼渣富含有机质、腐殖质、微量营养元素,如果加工成有机肥料,有着极高的市场价值。

于是,逯保伟2013年成立了额敏奇缘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,用沼渣沼液加工有机肥,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检测合格产品,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,并获得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肥料生产经营许可证,向周边农户(每吨1000元)推广使用,既节省了肥料的成本投入,又实现污染零排放。

“现在年存栏6500头猪,在厂区几乎闻不到刺鼻的粪臭味,在养猪棚内也看不到湿答答的粪便。”逯保伟对当初的决定感到自豪。他说,该项目在实施期间,无农牧民上访、举报,无违法违规情况。

肥料还田间

为进一步测试沼渣有机肥的使用效果,逯保伟承包了2000亩土地,和新疆农科院合作,成立新疆农科院示范田,专门用生产的有机肥作为小麦、玉米等农作物主肥,结果发现,施用沼渣有机肥的田地作物产量增加,土壤板结情况得到改善,作物被病虫叮咬的几率下降,亩产效益翻倍增长。

“去年买了10吨有机肥,施在种植的100亩玉米,当年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,比上年亩产增加200公斤。”村民王子正认为,沼渣有机肥发挥了不小的作用,愿意继续使用。

“由于有机肥品质更近原生态,比施化肥每吨节省1000元。现在一年加工的1万多吨有机肥,成了农业种植的上好肥料。”逯保伟说。

2016年11月,成立了额敏县金地瑞农农业专业合作社,将150户社员种植的2万多亩玉米(2万多吨)按市场价每公斤高出0.02元回收,既让猪吃上纯绿色产品饲料,又为每户社员均增收5000元。

“今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,150户社员用有机肥种植的3万亩玉米又获丰收。”逯保伟欣慰谈到。

绿色猪肉上餐桌

养猪盘活产业链,同时也让三泉养殖场踏上了资源再利用的“绿色之路”,2014年,逯保伟注册了“逯氏” 商标,生产加工的腌腊肉、川味腊肉系列产品亮相亚博会,吸引了很多客商伸出合作的橄榄枝。

“现在,每年走俏北京、上海、郑州等地的1.5万头‘逯氏’牌绿色猪肉,成了养殖场最具代表性的‘标识’,并被新疆天康集团列为‘天康放心肉’,达到出口标准,曾出口俄罗斯等国,年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。”逯保伟解释说。

现如今,三泉养殖场已经发展为“猪—沼—肥—田—社”五大“生态版块”于一体的“新样本”,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,结出“累累硕果”,但三泉养殖场始终不忘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,除解决35名少数民族就业每月挣到4000元工资、为新农村建设捐款2万元、为6户困难家庭资助生活费用3万多元、为35岁的哈萨克族困难工人卡德列提·玉斯顿木出资30万元购买120平方米楼房、去年还为150户社员担保贷款1800万元,助更多村民脱贫致富。


分享到:
在线客服